本想写在2025之前
本想写在2025之前
我是一个很喜欢用设定特殊时间点来满足拖延症的那种人,这一年多又经历了太多的变化,计划中是要在24年的尾巴给自己写点什么,想到哪写到哪;不幸的是拖延战胜了执念……其实要说也就是这几年多如泥沙的桥段,毕业、蹲家、就业,具体过程和很多人比已经是easy mode了,所以并没有什么怨言。另外某大厂的朋友转了一段工作圈离职老人的帖,颇有些感触,干脆就摘进来了。
外面的世界
消费不是一种能力,理解世界是的。所以比如旅行的意义应该是去理解世界。
2023年7月毕业之后第一段很重要的经历是寄宿在上海的朋友家当了两个月寄生虫。在这两个月里,许多的空想付诸实践,许多的思考落地生根。我尽可能地走遍了这座城市里我想探索的每一个角落,尽管如此也有很多未完成的project。我觉得我这一生可能都不会再有一次在一个我不居住的城市停留那么长时间的机会了。我在南京上了七年的学,都没有好好看一看这座城市。这算是我重新和世界建立连接的过程。所谓旅行的意义是理解世界,这段经历对我来说无疑是充满喜悦的。
找个班上吧
评价自己职业状态的标准就三个:技能回报,物质回报,情绪回报。干的开心吗,有前景吗,有变强吗?得三者那就是生活工作合一,得两者那就是忍一忍还能坚持,只有一个的话那就边干边看机会,一个都没有那就走。
这其实有点难,至少对我来说是。“说得过去”我觉得是最近几年相当一些人的状态。我没有好好包装自己,专注于技能本身大概是错误的吧,至少在这个时代是行不通的,单打独斗也许可以但是很难活下来。如果技能回报是“手不至于太生,顺带能学一点东西”,物质回报是“有一份不是很难看的收入”,情绪回报是“姑且能干的下去”,我觉得也没什么问题。充分认知当下的自己是什么level,接受现状。
应该学点什么
给自己解套,职业的细分本质上是约束一个人,而不是释放一个人。工程师的核心技能是解决问题,不是产品运营前端后端算法测试,面对问题你至少要明白自己缺什么,不是自己会什么。
做开发本身是快乐的,对我而言。但在掌握了一些工具之后就很容易把自己困在既有的轮子里,那就很坏了。有时候是把埋着的头从一堆琐碎的事情里解放出来,才能开始思考这段经历的价值,比如你学到了什么,或者因为这段经历你想去学什么。我一向不认为系统性学习是必须的,学校会告诉你应该从第一册学到第十册,卖课的会告诉你没有他你就学不会。我认为这个时代很多事情不需要第一时间完全掌握,能达到暂时的目的就可以了,这样能节省你很多时间。融会贯通也是这个时候发生的,不同时期的学习会搭建起桥梁。
利他投资
明白自己的身份,当一个领路的人,别当筑墙的人,利他是无产者最好的投资。
父母对我认识各种奇奇怪怪不同领域的人一向不解,并且是反感的,这一点很小的时候就是这样,他们的认知中仍然是希望你去和“好孩子”一起玩,学习好的孩子和他们认为好的孩子。有时候我就会觉得会不会有点太卑微了,因为你总是设想自己是被投资的那个人。我当然也可以为一个人付出一些钱或者精力,去投资其他人。我过去几年经常喜欢跟他们吹牛怎么布局资产,但我最近开始和他们讲人也是一种投资。有点功利在里面但其实也没那么别扭,人之常情。可能有一天我也要去做那个领路的人,我要怎么扮演好这个角色?这是值得思考的。
别太焦虑
悲观者永远正确,乐观者永远前行。别看太透,做个跟生活建立连接的人,连接你的街道,连接日出日落,连接你的邻里,连接车水马龙,连接你的朋友,从推荐算法的谄媚中逃出来,从视频编码跟无线传输中逃出来。
我也开始觉得,做个笨人可能更幸福一些。其实客观来说可能你和别人过的差别没那么大,至少同为无产者我觉得现在都没那么幸福。但是如果你去寻找不幸福的根源而无力改变,不幸福才会转化为痛苦。知道真相可能没那么难,特别是在这个时代。
看远一点
之前赶高铁的时候,在入站时候一般会有多条自动扶梯,多个安检口,我就发现如果你愿意往前多走一走,人就慢慢减少很多。人生是不是也是这样,拥挤是因为大部分人选择了短期更容易的选择,走的远一些选择可能就更多了。
这件事情我也跟很多人吐槽过。人是很奇怪的,比如候车、安检排队的时候会这样,但是开车的时候又不停变道加塞。其实可能是相同的问题,大多数人只看得到眼前有限的世界,思维惯性导致没有独立于环境思考的动机。跳出多数陷阱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科技是该温暖世界的
剑是没有属性的,执剑人有。技术是让大家生活更加美好了,而不是让大家失去生活。或者,假装能让大家生活更加美好?科技是该温暖世界的。
做的越多越深入就越感觉到技术的乏力。很多问题是人的问题,人的问题只能用人的方式去解决。但技术的目的是人这一点不会变。有时候我会觉得技术走慢一点可能对大多数人来说更好,但现实不是这样的,技术走得很快,很多人还觉得不够快。我觉得这样是不对的。现在的情况是,技术带来的普惠的红利远远比不上他产生的全部价值。有些事情是基层从业者无法解决的。
勇敢去做
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伤害社会,除了这些,你可以自由勇敢的做事。失败,或者说平凡,是普通人的人生主旋律,而成功只是规避了其中一两次最危险的失败。
我肯定不算是一个勇敢的人,大多数时候都是怯场的,非常标准的懦夫。即便是这样我也感受到过勇敢的回报。一两次的勇敢不会改变我懦夫的本质,但带来的回报是可观的。有些事情不用想太多,做多可能没有收益甚至负收益,做少也不见得就毫无用处。人生多少是带点运气的,不求成佛但求成仁。
多面人生
最后说一点可能是自己最后的年少轻狂吧,职业生涯不是人生的全部,把他当作一种支撑你去做其他事情的基础,反过来也作为职业生涯的动力。我很庆幸自己暂时没有太多的压力,比如原生家庭、比如婚姻...等等。人生就走这一遭,没有必须要走的路。我仍然觉得可以不用太相信那些传统观念里的人生节点。人不是到老了才会死,人是随时都会死的。富有富玩穷有穷玩,在理性的范围内体验任何你想体验的人生。当然非理性也不是不可以,人总是要折腾的。
如果哪天不想折腾了我会回来删掉这段。